清明節習俗培墓

培墓與掛紙
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,即「掛紙」及「培墓」。「培墓」也就是「掃墓」,又叫墓祭、祭掃或上墳,就是修墓與祭拜。「掛紙」時,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,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,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,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,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,而受到破壞。墓紙分為白色、紅色、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(紅黃藍白黑)兩類,現在則多用五色紙,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。

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,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°時開始,所以清明節總是在國曆4月4日、4月5日、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。

掃墓是東亞的傳統習俗,閩南人稱掃墓,客家人則呼為掛紙、廣東人言為拜山、行青。

清明節習俗
圖片來自 點我

閩南人並不一定要在哪一個日子掃墓,因為要集合宗族親戚共赴祭掃,所以在清明或上巳前後半個月內,都是正常情況。通常分為「清明附近」與「上巳附近」兩種。為了配合假期,逐漸以清明節當日,成為臺灣閩南人掃墓的主流日期。

通常掃墓除了線香、蠟燭、紙錢、燒酒之外,是不設供品的。如果設置了牲禮、粿餅等供品,則稱為「培墓」。「培墓」一次,必須要一連三年都「培墓」,通常是新墳、新葬、撿骨或家族成員榮登金榜(現代則是考取知名大學、公務員)或家族內有人結婚、添丁,才會「培墓」。少數閩南人會準備水果、白煮蛋、茶與香菸等祭拜,祭拜時口吟「果子不是禮,有掃無祭」,以表明此並非「培墓」,也可規避一培三年的規定。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本篇發表於 生活情報 並標籤為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

如果您覺得分享與傳遞的理念還不錯,請按一個讚,會給予分享與傳遞莫大的肯定。